核心内容:诈骗罪是什么?它的认定是什么?诈骗罪是刑法中的重点罪名,它本身同侵犯财产犯罪一样都要求有非法占有的意思,但是诈骗罪因其手段特殊而另立一罪。我国法律有哪些规定呢?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介绍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诈骗罪(刑法第266条)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
构成要件
一、主体
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,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。
二、主观方面
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,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。
三、客体
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。
四、客观方面
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。
首先,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,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,一是虚构事实,二是隐瞒真相;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。欺诈行为的内容是,在具体状况下,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,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就是一种欺诈行为。
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,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;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,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。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,财产处分必须是基于对方的错误认识。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,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。
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,行为人便获得财产,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,根据本条的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,才构成犯罪。
根据有关司法解释,诈骗罪的数额较大,以2000元为起点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,不构成犯罪。诈骗未遂,情节严重的,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。
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,而不是对整体财产的犯罪。被害人因被欺诈花3万元人民币购买3万元的物品,虽然财产的整体没有受到损害,但从个别财产来看,如果没有行为人的欺诈,被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该物品,花去3万元便是个别财产的损害。因此,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骗取财物的,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,也应认定为诈骗罪。
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,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。根据本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,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、抵扣税款的甚他发票的,成立诈骗罪。
上一篇:减少借款合同纠纷可以有哪些方法?
网站首页 | 律师介绍 | 业务领域 | 成功案例 | 在线咨询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www.yxqlawye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联系电话:139-9687-3899
地址:重庆市涪陵区兴华中路59号 重庆山语律师事务所
备案号:渝ICP备14002471号-1 渝公网安备 50010202000316号
UED:律师营销网
添加微信
扫描添加微信